【智慧妙语】116_修行偏差-恃才傲物
寺院里来了一个年仅16岁的流浪儿,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,手勤脚快,灰头垢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,就变成了干净利索的小沙弥。大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,一边因势利导地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。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,大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、诵读经文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大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,他在学习当中心浮气躁、喜欢张扬、骄傲自满。
比方说,他刚学会了写几个字,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去写、满院子去画。再如,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,他就一遍遍地向大法师和其他僧侣炫耀。更为可笑的是,当大法师为了鼓励他,刚刚夸奖他几句的时候,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,甚至不把别人放在眼里,大有唯我独尊、不可一世的势态。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和作风,大法师想了一个用来启发、点化他的非常美丽的教案。
这一天,大法师送给他一盆含苞欲放的夜来香,让他注意观察夜来香的生长情况。第二天,没等大法师找他,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招摇过市,当着很多法师的面大声地对大法师说:“师父,你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,它晚上开花,清香四溢,美不胜收;可是一到早上,它又收敛了芳香,慢慢地变成花蕾了。”大法师用一种温和的语气问小沙弥:“你知道不知道,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了你吗?”“没有。”小沙弥非常高兴地说:“它开放的时候闭闭合合,很安静,它哪能吵我呢!”“原来是这样。”大法师以一种特别的口吻说:“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,要吵闹地炫耀一番呢,哈哈哈。”(掌声)小沙弥愣了一下之后,脸“唰”地一下变红了,慢慢地对大法师说:“师父,弟子领教了,弟子一定痛改前非。”
我们做人也是这样,响水不开,开水不响,学佛人要定得下来,那你就是靠着戒律,如果你在戒方面下功夫,你就一定能定下来;当你定得下来,你就会拥有智慧,这就是戒定慧。
师父告诉大家,一个小幽默,英国有一个叫科比先生,他刚刚由上尉晋升为少校,他在家里换上了新制服,对着镜子照来照去,牛得不得了,洋洋自得,然后问自己的妻子:“你看看镜子里那是谁?”他的妻子感叹,她的妻子感叹一声:“哎!人有点名啊,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”。一个人不能因为一点点的进步,就沾沾自喜,一个人不能因为学佛动了一点点慈悲心就忘了自己是谁。
唐朝时期佛法非常兴旺。宰相裴休的儿子叫裴文德,少年得志,年纪轻轻已经做到翰林学士的官职。但是裴休是宰相,并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。要记住,爸爸妈妈条件好的,不要整天让孩子过得太好,要让他学习。这个父亲就把他的儿子送到庙里去过丛林生活,跟和尚一起。
方丈大和尚明白裴休宰相做父亲的苦心,等到裴文德来到寺院,就派他去砍柴、挑水,干粗活。过去的寺院大部分都建在山上,要把水一担一担地从山下挑到山上,供大家饮用,其实很不容易。有一天,裴文德从山下挑水到山上,挑得满头大汗,汗水把裤腰带全部弄湿了。回到山门的时候,他想一想,这实在没劲,他就发牢骚了:“翰林挑水汗淋腰,和尚吃了怎能消。”意思就是告诉大家:“今天我是翰林学院的学士,我已经是个很高职位的人了,我帮你们和尚挑水,你们吃了能不能消受这个福报啊?”
当他讲这句话的时候,方丈大和尚正好经过,于是,这个方丈大和尚也说了一句:“老僧一炷香,能消万劫粮。”就是说,你挑水给大众吃有什么了不起?论功德,我老僧只要在庙里烧一炷香的功德,千年万世的供养,我都能够消受。其实,两个人的话的意思就是说,我们有的人做的是世间的福德,有的人做的是功德,念经、养心那是功德。有时候做点好事情,劳动劳动帮帮别人,那是一种福德。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三千大千世界都在你的心间,你就能够达到一种超越人我的境界,有什么不能消的呢?
要记住,我们在世界上为人处世、帮助别人,要学习从有相的功德慢慢做到无相的功德。就是说,刚刚开始帮助别人的时候,你可以告诉别人自己在做功德,等功德做得越来越多,你的慈悲心来了,你就不会斤斤计较,做一点事情就觉得别人在利用你,消了你的福德。妈妈天天为孩子做饭,妈妈永远不会说:“孩子啊,我天天这么辛苦帮你做饭。”她已经做长了,她已经习惯了,她已经有功德了,妈妈已经觉得这个事情不是功德,这是自己应该做的。我们做好人、做好事,我们要做的已经天天做、年年做、日日做、时时做,我们没有感觉在做功德、做好事,这个时候,你的好事好心自然出来,那你不就是一个人间菩萨了吗?(掌声)
人生的一条底线
——20150208 澳大利亚•悉尼
这个世界没有人会将就你。一个老师与几个年轻人谈话,一时兴起开了句玩笑,老师认为无伤大雅,但是年轻人马上说:“老师,我们很尊敬你,没想到你这个人讲话这么刻薄。”让老师当场下不了台。老师很内疚自己不自重。将就你的,除了你的父母、至爱、亲朋,还有就是暂时想利用你、以后一定会诋毁你的人。不要把自己变成老大,这是人生的一条底线。不要以为自己最伟大,否则会变得非常渺小,被任何人看不起。把握好这条底线,受益无穷;把握不好,轻则受辱,重则一生受累。要学大海,心胸宽阔,但处于最低处。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好好养心,才是真正的把自己改变,才是真正的想成为人间的圣人。
当年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,一只是陶瓷的,还有一只是铁的。骄傲的铁罐根本瞧不起那只陶瓷罐,常常数落它。铁罐冲着陶瓷罐说:“你这个陶瓷罐子,你敢碰我吗?”“不敢,铁罐兄弟。”“我就知道你不敢,懦弱的东西。”陶瓷罐说:“我确实不敢碰你,但你也不能说我懦弱。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,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。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,我不见得比你差。再说……”“你给我住口!”铁罐愤怒地说,“你怎么还敢跟我相提并论呢?你等着吧,要不了几天,我会让你这个陶瓷罐粉身碎骨。你看,我是铁的,我永远在这里,什么也不怕。”陶瓷罐说:“何必这样呢?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一点,不要吵嘛。”“我和你在一起感到羞耻,你算什么东西?!”铁罐说,“我们走着瞧吧,终有一天,我要把你这个瓷罐摔成碎片。”
时间过去了,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,王朝覆灭,宫殿倒塌,世纪轮回。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地上,历史在它们上面堆积了很多尘土和垃圾,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。许多年之后的一天,人们来到这里,掘开厚厚的尘土,发现了这个陶瓷罐。“哎哟,这里有个陶瓷罐!”一个人惊讶地讲。“真的是一只陶瓷的!”其他人都高兴得叫起来。大家把陶瓷罐捧起来,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,擦干净,和当年在御厨中的时候完全一样,朴素美观,光可鉴人。“多美的陶瓷罐啊!”一个人说,“小心点,你们不要把它弄破了,它是古代的东西,很有价值的。”陶瓷罐冲着这些人说:“谢谢你们!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,请你们把它也挖出来吧,它一定闷得够受的了。”人们立即动手,翻来覆去,把土都掘遍了,但连铁罐子的影子都没有,不知道什么年代它已经被完全氧化,早就无影无踪了。
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,有自己的长处。有的老公就喜欢讲老婆没用,有的老婆就喜欢讲老公没用,多少年之后才会知道,每个人各有长处。一个家庭,一个社会,是靠着大家共同的努力。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处,也有自己的短处,但是人更重要的一点,是贵有自知之明。铁罐的悲剧,因为它盲目地自信;而陶瓷罐的不朽,就在于它清楚自己的能力。
师父讲一个小笑话给你们听,马路上有个警犬在走路,它看见马路上有条普通的狗,看不起它,结果它就气势汹汹的去质问它:“我是警犬,你是什么东西啊?”结果那条狗说:“傻瓜,我是便衣!”师父告诉大家,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。师父经常进行自我勉励,要谦虚,要学会尊重别人,尊重任何一个学佛的人,因为他们都是未来佛;我们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要求自己,这叫随顺随缘。不为他人想,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;一个人活着,就要不停地为别人想,就会得到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。活在世界上,任何事情,本来没有好坏,是因为我们人对事物的发展的执著心,才在心中分出好和坏。烦恼是执著而来的;痛苦也是执著的果;想不通就会得愚痴,就是因为不能换角度来思考问题。执著就是业障的根。希望大家要懂得,学佛人绝对不能执著,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从好坏两个方面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