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向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和师父忏悔,此篇是我个人的反省忏悔,如有不如理如法的地方,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师父原谅!
今早得一梦,梦中在一个大楼两侧,站着整齐的义工,合十且谦逊地列队等待师父。我拿着一个大盆,一盆盆的给师父放生鱼。这时师父出现了,师父对义工合十微笑,我奔向师父,冲师父说:“师父,我给您放生了,您收了吗?”师父收起笑容,有些懒得搭理我的样子说“你放的鱼,我收到了一半”,接着转身要走,我疑惑地问:“为何只有一半数量?”师父呵斥我道:“你心不诚啊!”接着意念说:我太在乎给师父放生的数量!
梦醒后,我反复琢磨这句话,给师父放生是好事,但在梦里,是我有问题了。问题出在哪里呢?忽然间,恍然大悟“太在乎给师父放生的数量”,其实是护法菩萨对我委婉的提醒,这句的潜台词是:“你给师父放生,太算计了!”
说到“算计”,还真的是!
放生的这几年,经常会随缘给师父放一些,当时的心态是:师父是我的人生导师,是千千万万人的智慧导师,我希望上天能让师父常驻世间。几乎每次这样想之后,还没放,生活就变得很顺利,人也很开心,但是我当时并没什么感觉,觉得本来就该这样想。可是今年,全球经济危机,平时舒适的生活,好似童话美梦惊醒一般,被现实击得粉碎。我在打算给师父放生的同时,确实想过:“如果给师父放了生,家里应该好过些吧?财运应该好些吧?”这样算计,没有功,没有德,只剩下利了。
在此给师父忏悔:请师父原谅我这个没出息的弟子!
曾经有一个人对我说,他从来没有给自己放过生,都是全部给师父放。我问他为什么,他说,给师父放生了,功德可以翻倍,他就可以求菩萨让他好过些。还有一个人,家里有人生了重病,他不给病人放生,却给师父放,他说,给师父放生,最后的功德和福报还是会给到病人身上,而且是翻倍,反正师父慈悲!
我当时特别鄙视他们。我对他说,你这么做,师父要背多少业?!还有,这个世界如果这样,还有因果吗?好比你欠别人100元,因为你请一个有名望的人吃了20元的饭,那么欠的债,就不和你要了吗?自己的业债,终究要自己还啊!你对师父好,师父会加持你,但是你欠的业债,终究还是要自己才能消掉。
想想当时的我,义愤填膺,可是我现在呢?好到了哪里?家里出现状况,我就变得如此的算计。修行不就是这样嘛,在顺境时貌似都可以放下,遇到逆境,一样都不要放弃。最后修了半天,还是修的人天福报。
师父在白话佛法第十一册《普贤行愿大智慧》里讲到:功德实际上分两种。一种是我在人间、在这个世界上做有漏的功德。师父不客气地讲,很多人做的功德全部都是有漏的。你们知道什么叫有漏的功德吗?比方说,慈善事业、造桥修路、斋僧建寺……连供养和尚、造庙都是有漏的功德,现在知道了吗?所以,做功德是很难的。梁武帝造了那么多庙,为什么没有功德啊?为什么达摩祖师跟他讲,他没有功德?因为他漏光了,他只是在人间造了一些庙,建了一些桥,修了一些路,功德有目的就会漏。所以善事一定是有漏的功德,不圆满。还有一种是出世间的无漏的功德。无漏的功德是什么呢?就是了脱生死、广修六度。师父已经跟你们讲过六度,都摄六根师父也跟你们讲过了。就是说,你今天想做一件善事,你就要守住你的眼耳鼻舌身意,让善念善事转变为功德。很多人做了一点事情,自以为了不起,喜欢自吹自擂,生怕人家不知道:“这个菜是我烧的,里面放了这个、那个的,你尝尝吧,味道很好的。”嘴巴不停地讲。还有人请人家吃了一顿饭,最后说:“要是我今天不请你客,估计没有人请你了。”有这种人吗?有。这种人就是没有守住自己的嘴巴、眼睛、身体和意念,他所做的功德就是有漏。
人往往自作聪明,听到别人说供养师父、法师,就能有好的回报,然后自己大量放生、做供养。别人看来:“哇,这个人好发心啊,做了这么大的功德!”其实呢?天地难道不知道?师父难道不知道?菩萨难道不知道?师父仁慈,对这样的人,倍加感恩,也加倍的加持他们,可是,我们这样的人得到了什么?确实得到了人天福报,可是我们修行的结果,也仅仅是人天福报而已。
人修行的境界,只有在逆境的困苦中,才能体现真实的得分。
就像师父说的,有的人在钱上过得去,可是在色上却过不去;有的人在色上过的去,却在钱上过不去;在财色上过的去,却又在名利上过不去……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,修行真难,我的业障真重!
我也看到过师兄们因为互相抢做功德而闹的不开心,或者有的人嫌弃做的功德不合心意而心生不满,或者有的人怕自己能做的功德被别人抢去而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。那怎么做功德才是最好的心态?
首先,师父说:“无漏的功德是什么呢?就是了脱生死、广修六度。”(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)
师父教导我们的是大乘佛法。《学会控制心 自心变佛心》说:其实我们心灵法门是属于大乘佛法,是救度众生,是利他的,不是利己的。……大乘佛法是从人间实际出发去帮助别人,小乘佛法是方便法,是救苦人间、救难世间。比方说,你们刚刚到东方电台来学佛,“师父,我家里不好啊”,师父教你们念经、念经文组合,家里就会好起来的,你的癌症会好的,实际上这个就是把你们引进佛门,这就是小乘佛法;有些家里没有问题的听众跑过来跟师父说“台长,我要学佛”,那师父就教这个人要好好修,要放得下,以后要修出六道,要到四圣道去,这个就是大乘佛法。
师父教导我们要自度度人,自修很重要,但是自修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无我、度众,如果一味的自修,就偏向了小乘;如果不注重自修,就没有办法度好众。这样看来,不仅要努力自修,还要清醒的认识到:度众才是我们最后的目的,无我才是我们最终要修的。
如果六度的目的,还是为的自己,那么,还是没有走出自修的圈子,依旧是自私。所以摆正心态做功德,是多么的重要。
师父说了,功德大小看发心。意思就是让我们不要有分别心,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,发心纯善,一样功德无量。对于那些挑事情做功德的同修,有的人要挑最苦最累的,因为消业快;有的人要挑舒服轻松的,因为自己体能有限抑或是,懒惯了,呵呵;有的人要挑最能接触师父的工作,因为仰慕师父,抑或是,想得到更多加持……不管是哪一种,我个人觉得,如果在自身能力范围内,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太过挑选,能有得做,说明我们还有福报消业障,发心好,人品好,工作能力强,能把事情做好,那就踏踏实实去做好了,不管做什么种类,发心如何,菩萨都知道,天地都知道。没有什么可比较的,也就是人分别,菩萨不会。
其次,白话佛法第十一册《修出悟性 去除障碍》说道:“师父讲给你们听,悟性和苦修这两者,开始修心的时候是靠悟性,修到后来是靠真修,现在明白了吗?很多人一开悟,觉得自己像菩萨了,什么都明白了,自己过去怎么样讲得一套一套的,但是他不好好修,最后就走偏了。还有一些人一有点开悟,就天天磕头,一点智慧都没有,怎么度人啊?大不了修成一个阿罗汉果位。要懂得,苦修是基础,明白开悟是你的本性。”
师父的这段话,对我影响非常大。我就是这样,眼高手低,说出来一套套的,对境一来,人设崩塌。如果我不做功德,根本就不知道原来我有这样的问题,所以,做功德非常有必要。
最后,如果没有能力做功德,该如何摆正心态?《普贤行愿大智慧》说到:师父跟你们讲,如果你今天没有力量去帮助别人做善事、做好事,那么你应该怎么样呢?你应该随喜赞叹,赞叹他人有很大的圆满功德……你的嘴巴去讲人家不好,你就是心里有病。师父已经跟你们讲过了,不要去讲别人的不好,否则哪里像菩萨?怎么可能上天啊?这个世界有你看得习惯的吗?这个世界有你满足的一天吗?有你能够满意的一天吗?你们告诉师父,从小到现在,你们有哪一天是满意的?你们要想开一点。无力则赞叹,叫随喜而修,切不可让嫉妒诽谤进入你的心。为什么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里有一个是“随喜功德”?看见好的我就说,看见好的我就做,看见一切能够帮助别人的,我就帮助,这就叫随喜,这样你的功德就来了。
我曾经听到有抱怨说:“年龄大的同修不让我们做擦桌子、扫地的活儿,她们不让我们做功德。”哈哈,其实我觉得应该看看新加坡这个国家。跟着师父参加法会这几年,我虽然没有多大长进,但在见识上,有一点点启发。新加坡这个国家,几乎全民都在工作。地铁的咨询工作人员、麦当劳的收银员……这些简单的工作,都是老年人在做,抛开社会原因不提,老年人做简单的工作,年轻人做技术含量高和体力更累的工作,那么全社会都运作起来了。那么相比做功德,老同修在体力和对电子设备的操控上,远不如年轻同修,年轻的同修更应该慈悲这些老同修,他们还能动手做功德,那也是值得随喜赞叹的,我们更应该做一些他们做不了的事情,弥补提升一下。
以上就是我这个愚痴弟子的反省和忏悔,请菩萨原谅,请师父原谅!
感恩这个梦境,感恩菩萨和师父慈悲点化我,我会继续努力。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,顶礼师父!
弟子芋合十